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专家介绍
市重点专科
科室导航
党群建设
就医指南
创三甲专栏
预防保健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天地 > 内容
静脉穿刺后按压不当造成皮下淤血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6-3-23  阅读:3359
在临床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患者静脉穿刺后,针眼部位出现皮下淤血,致使穿刺处皮肤青紫,血管走向难以辨认,可能导致穿刺失败,给患者造成痛苦,也为护士操作带来困难。临床上通过观察发现,在护士操作“一针见血”的前提下,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按压方法不当或按压时间不够造成的。只要护士教给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完全可以避免。

    1、穿刺部位针眼的形成

    消毒皮肤后,由血管侧方或上方进针刺入皮肤,按血管走向刺入血管,见回血再进少许,在皮肤和血管都留下针眼。

    2、按压方法

    2.1 常用方法拔针后,患者用一手指尖(多为食指)按压皮肤针眼部位3-5分钟;

    2.2 改正方法(以手背静脉穿刺为例)拔针后,以另一手拇指指腹对准皮肤针眼处,将手指放平,与皮肤紧贴,稍用力按压,其余四指轻握输液侧手 指,时间为3-5分钟。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等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按压时间延长,大约为5-10分钟。

3、分析

    3.1 由于静脉穿刺后,在皮肤及血管处都留下针眼,如果用常用方法,只按压住了皮肤上的针眼,使得血液从血管针眼处被压出,流入皮下,造成淤血。改进的方法可以将两处针眼同时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

    3.2 正常人的出血时间即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出血后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为1-3分钟,因此按压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而用一指按压易使手臂产生疲劳,使得按压时间不够,血液由针眼处渗出而造成皮下淤血。

    4、体会

    4.1 静脉穿刺后正确的按压方法很简单,只要护士在操作前用一些时间给患者讲解示范,患者都可以掌握并正确运用。关键在于护士是否有责任心,是否愿意为患者着想。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赢得了患者信任,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4.2 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满足于技术操作精良而忽视患者感受的护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因此要求护士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工作责任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Copyright@2019-2022  惠东县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地址:惠东县平山街道环城南路高桥水

客户服务部:0752-8999666     医院邮箱:hdph@hdph.co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